位于古田县城关解放路6号的“湾口鱼丸店”,食客络绎不绝。在这大约20平方米的店面里,*顺贞夫妇,有条不紊地用砂锅下鱼丸,上菜,收碗,结账。这种从早上九点到晚上十点的忙碌,*顺贞夫妇早习以为常了,毕竟开店已有十五年了。
对城关的大多数百姓而言,每天吃一碗湾口鱼丸,是一种慰劳自己的“仪式”。
你会在店里碰见,一个牙牙学语的婴孩,在母亲的怀中,看着妈妈汤匙里的鱼丸,发出急不可耐的“嗯嗯”声,伸出手去抓,年轻的妈妈,赶紧嚼烂一口鱼丸,塞进孩子嘴里,闹声乍止,小嘴“吧唧吧唧”吃得可欢了——这应该是此店年纪最小的粉丝了。
这位年轻的妈妈,打从鱼丸店开业,便风雨无阻地吃了十五年,“大概是从小爱吃鱼丸,怀孕期间也没落下过,所以这个淘气*也爱吃鱼丸了,隔几天就得带他来吃一次,要不闹翻天了!”
在桌前等待的一位中年食客,望着邻桌刚上的一碗砂锅鱼丸,眼神竟痴了,他的喉头不停地耸动,在吞咽口水。
七十多岁的阿婆,用静守时光的耐心,任凭砂锅上方“云雾蒸腾”,微微笑着。小砂锅里,三颗胖墩墩的白鱼丸卧在清汤里,脑袋上顶着青翠的葱花,还在美美地酣睡。清汤翻滚着,“咕噜咕噜”的气泡仿佛就是鱼丸在深沉的梦境里呼出的气息,频率由快逐渐转慢,半分钟后,平息波澜的汤面上飘着的油花,清亮可见。阿婆拿起汤匙,先舀一勺带着葱花的清汤,放置鼻下,轻轻一闻,而后缓缓递到唇边,吹去热气,再抿一口:“嗯,鲜。”喝几口汤后,她拿汤匙把一颗大鱼丸切成两半,用筷子夹住一半,用汤匙托着,送入口里,徐徐咀嚼着,鱼丸皮的“软”、“Q”体贴地关照到舌头、牙齿各自的偏爱。浓郁而鲜美的鱼香,在唇舌间荡漾开来……再咬一口,热乎乎的馅汁喷射进嘴里,与口腔壁撞击的同时,五花肉、姜泥携着老抽汁结伴而来,猪油的甜香与老抽汁的酱香,在舌尖、舌边徘徊良久,咸甜适中、荤香不腻——阿婆那被耸拉的眼皮盖住的双眼,像蒙灰已久的烛芯突然被点亮了。五花肉和鱼肉的精诚合作,使得“海陆两*”又一次成功占领了阿婆的唇舌,它们乘胜追击,长驱直入,最后在胃里安营扎寨,繁殖成一种呼之不去的“乡愁”,让阿婆心甘情愿地去领受这种美味的“侵略”,一周两次,雷打不动。
每次,阿婆吃鱼丸的时候,都会安静地等待沸腾的汤水静止下来,也许她是想用眼睛去感受这“一清二白”里云淡风轻的景致,让发鬓里的耳朵享受那“咕噜咕噜”美妙的汤鸣,让鼻子去接纳“鲜香”的洗礼,用唇舌打开一个通往极乐的隧道,最后用心铭记这种朴实的温暖。她应该是此店最“敬业”的老粉丝了吧!
结账时,阿婆跟老板娘叨唠一句:“我刚补好的牙,就是为了能嚼这鱼丸……。”
问他们为何只钟爱这一家湾口鱼丸店?
他们会说:
“因为好吃啊!”
“正宗。”
“实惠,用料厚道。”
……
是啊,一粒鱼丸两块五,相对于食材、手工来说确实比较实惠了。
每隔十几天,*师傅会到马尾海产品批发市场进一些海鳗回来。每天早上六点起床,把海鳗去皮剔骨,加盐巴,打成肉茸,添入本地细腻质好的地瓜粉,慢慢加水搅拌,凭着多年的经验赋予感觉,他的双手能精确地表达出内心的感悟,比例适中,就能做出完美的Q弹的鱼丸皮了——这是一颗鱼丸是否好吃的关键。鱼泥备好后,*师傅就开始做馅,他将妻子从早市上买回的新鲜五花肉与老姜剁泥,选五花肉也很关键,最好是不肥不瘦,太瘦不香,过肥又太油腻。在剁好的姜肉泥里,加入色泽红壮乌润的老抽(增色)、白糖(提鲜)、味精、葱腌制一会入味。*师傅娴熟地舀一勺鱼泥在手心,包裹住肉馅,右手一握,便从虎口挤落下一颗鱼丸,在冷水中浮着。他的动作极快,一分钟能下十几颗鱼丸,每天打颗鱼丸,卖完为止。
待一切准备好,*师傅就打开店门迎客了。鱼丸两颗起卖。*师傅说:“我的鱼丸好吃,不仅在于皮做得好,肉馅新鲜,不添加化学物质,还在于砂锅。”在砂锅中加入清水、鱼丸、葱放置灶上,火候是文火——旺火——文火,砂锅能均衡而持久的把外界热能传递给内部原料,相对平衡的环境温度,有利于水分子与鱼丸的相互渗透,鱼丸的鲜香成分逐渐溢出,即使只是清水,煨出的汤的滋味也非常鲜醇。
一碗让人们津津乐道、口口相传的湾口鱼丸,是*顺贞的骄傲所在,也是他三十八年来养家糊口的手艺之执。
湾口村坐落在闽江畔,位于古田、尤溪、南平三地交界处,在解放前是繁华的小码头,商贾云集,热闹非凡。放眼望闽江,就如诗经所述的“南有嘉鱼,烝然罩罩”“鱼丽于罶,鰋鲤。物其多矣,维其嘉矣!”一般,水产极丰富。彼时,家家户户捕捞闽江水里野生的鲤鱼做鱼丸以飨客商。
年,*顺贞出生了,家里兄弟七人,家境贫困,无法供他读书。十九岁时,他师从舅舅张河钦(现年八十多岁,是湾口村现存最老的鱼丸名师)学习做鱼丸的手艺。他对此极有天赋,第一次学做就特别上手,刚开始,他做的鱼丸会露馅,经过多番的练习,他的手指与鱼丸达成了心照不宣的默契,做出的鱼丸筋力佳,松涨率好。出师后,他以掌勺乡村的酒席而谋生,他做的鱼丸也成为酒席上不可或缺的一道菜。美味的鱼丸,使*顺贞在湾口村名声渐起,成为了与舅舅比肩的名师。
年3月9日,国家“七五”重点工程水口水电站动工兴建,湾口村被淹,全村人举家往山上搬迁。水电站的建成,多少影响了闽江的生态环境,鲤鱼多靠人工养殖,味道比起从前差之千里,已经不适合做鱼丸了。于是,*顺贞改用海鳗来做鱼丸。海鳗肉厚、质细、味美、含脂量高,味更鲜美而富有弹性。而且,海鳗富含钙质、稀有的西河洛克蛋白、维生素A等多种营养成分,具有强精壮肾、补虚养血、祛湿、抗痨等功效,老少皆宜。
为了能过上更好的生活,*顺贞于三十九岁离开湾口村,到古田县城开店。营业之初,鱼丸的味道并不是现在这么完美,曾经湾口鱼丸的肉馅偏福州口味,对于古田城关人来说太甜,于是他不断改进肉馅的味道,使之契合食客们“胃”的脾性。“要把吃的东西做好做到极致,不能是一成不变的,得根据顾客的要求不断改进,顾客说好,名声才会打出去。”让鱼丸永葆鲜美本色是*师傅一生的“鱼丽”之执。因此,湾口鱼丸在古田的众多小吃中有了重要的一席之地,慕名前来的人们接踵而至。
在《诗经》时代,鱼是一种富贵生活的象征。这种象征一直延续到了今天。我想,一碗湾口鱼丸不仅承载古田百姓对“团团圆圆、年年有余”富足生活的祈愿,也寄托着他们对极致味觉体验的期许与憧憬吧。
一碗湾口鱼丸——以鱼肉而生的丽质美食,成为了古田百姓生活中满足口舌之欲的一种执着,也成为了*顺贞生命中追求事业高度的一种“鱼丽”之执。
阅读推荐:
林慕斌
老姐
雨树
消失的紫云英
张颖
贵村,你好!
张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