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鳗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華嚴疏鈔14初會菩提場教起因緣六
TUhjnbcbe - 2022/3/8 17:26:00

6.10.2.2.八部四王眾

6.10.2.2.1.阿修羅王

復有無量阿修羅王,所謂:羅睺阿修羅王、毗摩質多羅阿修羅王、巧幻術阿修羅王、大眷屬阿修羅王、大力阿修羅王、徧照阿修羅王、堅固行妙莊嚴阿修羅王、廣大因慧阿修羅王、出現勝德阿修羅王、妙好音聲阿修羅王……如是等而為上首。其數無量,悉已精勤摧伏我慢及諸煩惱。

疏:第二、八部四王眾。文有八段:前四雜類;後四能統是天王,所統是八部。

今初,阿修羅,亦云阿素落,梵音楚夏耳。《婆沙》譯為非天。《佛地論》云:“天趣所攝,以多行諂媚,無天實行,故曰非天。”依《阿毗曇》:“亦*趣攝,諂曲覆故。”《正法念經》:“*、畜二攝”,“以羅睺阿修羅是師子子故”。《伽陀經》:“天、*、畜攝。”具上說故,由此或開六趣,或合為五。多好鬪諍,懷勝負故。“或居眾相山中,或居海下”,如《正法念》說。然有大力者,廣修福故。今之修福有懷勝負諂媚心者,多生其中。

“羅睺”,此云攝惱,以能將手隱攝日月,令天惱故。二、“毗摩”,此云絲也;“質多羅”,種種也。謂此王能以一絲幻作種種事故。

德中:實者,因果俱慢故。權應偏摧,非不斷餘,故云“及”也。

鈔:疏“依《阿毗曇》亦*趣攝”者,若依《雜心》第八《修多羅品》,亦畜生趣攝,“有言阿修羅與天同趣,是故說言:‘汝先是天。’問:‘若然,何不見天帝耶?’答:‘諂曲所覆故。’有說是大力餓*,天趣不攝故。問:‘若爾,釋天云何與相習近耶?’答:‘天貪色故,勝負多故。’鳩槃茶勒叉,亦餓*趣攝;緊那羅、毗舍遮、醯魯娑迦、闍羅頗來羅,皆畜生趣攝。”上皆論文,因便引來。

6.10.2.2.2.迦樓羅王

復有不可思議數迦樓羅王,所謂:大速疾力迦樓羅王、無能壞寶髻迦樓羅王、清淨速疾迦樓羅王、心不退轉迦樓羅王、大海處攝持力迦樓羅王、堅固淨光迦樓羅王、巧嚴冠髻迦樓羅王、普捷示現迦樓羅王、普觀海迦樓羅王、普音廣目迦樓羅王……如是等而為上首,不思議數。悉已成就大方便力,普能救攝一切眾生。

疏:二、迦樓羅,昔云金翅,正云妙翅,以翅有種種寶色莊嚴故。此就狀翻。若敵對翻,此云大嗉項,以常著龍於嗉中故。此鳥能食消魚龍七寶。然鳥及龍各具四生,謂卵胎濕化。後後勝前前,劣不能食勝,謂卵生鳥不能食胎等;勝能噉劣,化食四生。如《增一》辨。以化食化,暫得充虛,亦表菩薩攝生。故《離世間品》云:“菩薩迦樓羅,如意為堅足”,乃至“搏撮人天龍,安置涅槃岸”。

“大速疾力”者,《增一》中說:“此鳥食龍,從金剛山頂鐵杈樹下,入海取龍,水未合間,還至本樹。”是為速疾。“大海處攝持力”者,即是攝彼命將盡者食之,而“龍受三歸及袈裟一縷在身,則不可取”。菩薩亦爾,如前引《離世間品》說。又《出現》云:“取善根熟眾生……置佛法中。”此為命盡。若心有邪歸,斷見所覆,則不可取。“普觀海”者,即周四天下求命盡龍。

德中:“大方便力”,即雖了眾生空,而能入有,是十力止觀也;“普能救攝”,即鼓生死大愛海水,取善根熟者也,如《出現品》說。

鈔:疏“化食四生”者,化最勝故。則“濕生鳥食濕、胎、卵三生龍,胎生鳥食胎、卵二生龍,卵生鳥唯食卵生龍。然劣不能食勝,若有食者,其鳥即死。”而可食者,“日食一龍王、五百小龍。繞四天下,周而復始,次第取食。其鳥命將盡時,至海取龍,為龍吐*,復不能食。饑火所燒,聳翅入海,直下至風輪際,為風所吹,還復卻上。如是七返,無處停足,遂至金剛山頂命終。以食龍故,其身*氣發火自燒。難陀龍王恐燒寶山,降雨滅火,滴如車軸。其身肉消散,唯有心在,大如人髀,紺瑠璃色。輪王得之,用為珠寶;帝釋得之,為髻中珠。”疏略不言。

疏“亦表菩薩攝生”下,約表以釋。引文云“乃至”者,彼經具云:“菩薩迦樓羅,如意為堅足,方便勇猛翅,慈悲明淨眼。住一切智樹,觀三有大海,搏撮天人龍,安置涅槃岸”。

疏“而龍受三歸”者,《菩薩處胎經》佛自說:“昔為金翅鳥,七寶宮殿等。”“時乃入海求龍為食。時彼海中有化生龍,龍子八日、十四日、十五日受如來齋八禁戒法。”“時鳥銜龍出海——金翅鳥法,若食龍時,先從尾吞——,求尾不得,已經日夜。明日龍出尾示金翅鳥云:‘化生龍者,我身是也。我若不持八關齋法者,汝即灰滅我。’金翅聞已,悔過自責云:‘佛之威神甚深難量!’請龍入宮,龍即隨入,乃請龍受八戒。”“一縷在身”,即《觀佛三昧海經》。

疏“又《出現》云:‘取善根熟眾生’”等者,即彼如來行中金翅闢海喻,喻如來無礙行。經云:“佛子!譬如金翅鳥王飛行虛空,回翔不去。以清淨眼觀察海內諸龍宮殿,奮勇猛力,以左右翅鼓揚海水,悉令兩闢。知龍男女命將盡者,而搏取之。如來應正等覺金翅鳥王亦復如是,住無礙行,以淨佛眼觀察法界諸宮殿中一切眾生。若曾種善根,已成熟者,如來奮勇猛十力,以止觀兩翅鼓揚生死大愛海水,使其兩闢而撮取之,置佛法中,令斷一切妄想戲論,安住如來無分別無礙行。”釋曰:觀前經文,自知廣略。下釋“救攝”,引《出現品》,亦是此文。

6.10.2.2.3.緊那羅王

復有無量緊那羅王,所謂:善慧光明天緊那羅王、妙華幢緊那羅王、種種莊嚴緊那羅王、悅意吼聲緊那羅王、寶樹光明緊那羅王、見者欣樂緊那羅王、最勝光莊嚴緊那羅王、微妙華幢緊那羅王、動地力緊那羅王、攝伏惡眾緊那羅王……如是等而為上首。其數無量,皆勤精進觀一切法,心恆快樂,自在遊戲。

疏:三、“緊那羅”者,此云疑神。謂頂有一角,形乃似人,面極端正,見者生疑:為是人耶?為非人耶?因此立稱。依《雜心論》:“畜生道攝。”亦云歌神,以能歌詠,是天帝執法樂神,即四王眷屬。表菩薩示眾生形,而非眾生,常以法樂娛眾生故。

德中:要勤觀察,則得法樂怡神;自他兼樂,為“自在遊戲”。

鈔:疏“亦云歌神”,即唐三藏譯。

6.10.2.2.4.摩睺羅伽王

復有無量摩睺羅伽王,所謂:善慧摩睺羅伽王、清淨威音摩睺羅伽王、勝慧莊嚴髻摩睺羅伽王、妙目主摩睺羅伽王、如燈幢為眾所歸摩睺羅伽王、最勝光明幢摩睺羅伽王、師子臆摩睺羅伽王、眾妙莊嚴音摩睺羅伽王、須彌堅固摩睺羅伽王、可愛樂光明摩睺羅伽王……如是等而為上首。其數無量,皆勤修習廣大方便,令諸眾生永割癡網。

疏:四、“摩睺羅伽”者,此云大腹行,即蟒之類。亦表菩薩徧行一切,而無所行也。德中:此類聾騃,故令方便捨癡。

6.10.2.2.5.夜叉王

復有無量夜叉王,所謂:毗沙門夜叉王、自在音夜叉王、嚴持器仗夜叉王、大智慧夜叉王、燄眼主夜叉王、金剛眼夜叉王、勇健臂夜叉王、勇敵大軍夜叉王、富資財夜叉王、力壞高山夜叉王……如是等而為上首。其數無量,皆勤守護一切眾生。

疏:五、夜叉王。初一是北方天王,即毗沙門是也。若從能領,是天眾攝。今從所領為名。然四王各領二部,從一立稱。“夜叉”,此云輕捷,飛空速疾故;亦云苦活。此天又領一部,名羅剎,此云可畏。名中云“毗沙門”者,此云多聞,以福德之名聞四方故。

此一是天,夜叉之王;餘九是夜叉,夜叉即王。雖一是天,又從所領,況九皆夜叉,故非天眾。下三例然。如龍中娑竭羅王豈是天耶?

德中:此類飛空噉人,故菩薩示為其王,翻加守護,亦令愛見羅剎不害法身慧命也。

鈔:疏“亦令愛見羅剎不害法身慧命”者,《涅槃》十一浮囊喻中,羅剎乞浮囊,合以愛見羅剎。謂一切眾生或因貪愛煩惱破戒,如有人明信因果,正見在懷,但為惑纏,遂破禁戒,名愛羅剎;二者以見不正,撥無因果,起諸邪見,斷常等見,便破禁戒,謂破無罪,名見羅剎。但彼令破戒,此害慧命,以之為異,羅剎義同。

6.10.2.2.6.龍王

復有無量諸大龍王,所謂:毗樓博叉龍王、娑竭羅龍王、雲音妙幢龍王、燄口海光龍王、普高雲幢龍王、德叉迦龍王、無邊步龍王、清淨色龍王、普運大聲龍王、無熱惱龍王……如是等而為上首。其數無量,莫不勤力興雲布雨,令諸眾生熱惱消滅。

疏:六、龍王。亦初一是天,即西方天王。“毗樓博叉”,唐三藏譯云醜目。毗樓,醜也;博叉,目也。日照三藏譯云:毗,徧也,多也;樓者,具云嚕波,此云色也;博吃叉,此云諸根也。謂眼等諸根有種種色,故以為名。此不必醜也。

此王主二部,謂龍及富單那。富單那者,此云熱病*也。

“娑竭羅”,此云海也。於大海中,此最尊故,獨得其名。“德叉迦”,舊云多舌,以嗜語故;正云能害,害於所害。德叉者,能害也;迦者,所害也。謂若瞋噓視,人畜皆死也。

“無熱惱”者,即阿耨達池之龍也。諸龍有四熱惱,今皆離故。四熱,至下當釋。《智論》云:“此龍是七地菩薩。”《須彌藏經》云:“是馬形龍主。”又“一切龍總有五種形類:一、象形,善住龍王為主;二、蛇形,難陀龍王為主;三、馬形,阿那婆達多龍王為主;四、魚形,婆樓那龍王為主;五、蝦蟆形,摩那斯龍王為主。”

德中:外則雲行雨施,散去炎*;內則慈雲廣被,法雨普霑,散業、惑、苦之熱惱。

鈔:疏“《須彌藏經》”等者,經有兩卷,此即下卷。功德天自敘云:“我與世尊往昔於因陀羅幢相王佛所,同時發誓願。今願悉滿,心意滿足,是故如來出現於世,我今得住功德之處。我今雖復住功德處,猶未圓滿昔本誓願。何以故?此處多有象龍。”下即義引,謂:“諸惡龍惱害眾生……請佛除滅”。“佛告須彌藏龍仙菩薩云:‘汝於往昔然燈佛所,為化諸龍,起大勇猛。今四生龍有於惡*、氣*、見*、觸*、齧*、貪瞋癡*,云何當令如法除滅?’”“彼菩薩答:‘我入其窟,入深三昧。彼當降伏。’”

廣說竟云:“我從阿僧祇劫勇猛精進,故能教化一切眾生。此諸龍王於大乘法精進修行,謂:此善住龍王為一切象形龍主,此難陀龍王為一切蛇形龍主,此阿耨達龍王為一切馬形龍主,此婆樓那龍王為一切魚形龍主,此摩那蘇婆帝龍王為一切蝦蟆形龍主。如是等諸大龍王,能與眾生作諸衰惱。自餘諸龍,自力不堪作上衰患。此五大龍安住大乘,有大威德。是大龍王各各佛前率諸眷屬,不令起作如上災禍。於佛法僧三寶種性久住於世,不令速滅。”

疏“德中……雲行雨施”者,語出《周易·乾卦》。《彖》曰:“大哉乾元!萬物資始,乃統天。雲行雨施,品物流形;大明終始,六位時成。時乘六龍以御天。乾道變化,各正性命。保合大和,乃利貞。首出庶物,萬國咸寧。”釋曰:乾為龍也,六爻皆龍。今釋於龍,宜取乾德,況“雲行雨施”。

6.10.2.2.7.鳩槃茶王

復有無量鳩槃茶王,所謂:增長鳩槃茶王、龍主鳩槃茶王、善莊嚴幢鳩槃茶王、普饒益行鳩槃茶王、甚可怖畏鳩槃茶王、美目端嚴鳩槃茶王、高峰慧鳩槃茶王、勇健臂鳩槃茶王、無邊淨華眼鳩槃茶王、廣大天面阿修羅眼鳩槃茶王……如是等而為上首。其數無量,皆勤修學無礙法門,放大光明。

疏:七、鳩槃茶王。初一是南方天王,即毗樓勒叉,此云增長主,謂能令自他善根增長故。此王更領一部,謂薜荔多。薜荔多者,此云魘魅*。餘如《音義》。

德中:此類障礙深重,故偏明無礙;自學權實無礙,法界智光以利眾生。

鈔:疏“餘如《音義》”者,前後不多引《音義》,以“鳩槃茶,此譯為陰囊,其狀稍偎”故,指在《音義》耳。舊云冬瓜*,亦以狀翻。

6.10.2.2.8.乾闥婆王

復有無量乾闥婆王,所謂:持國乾闥婆王、樹光乾闥婆王、淨目乾闥婆王、華冠乾闥婆王、普音乾闥婆王、樂搖動妙目乾闥婆王、妙音師子幢乾闥婆王、普放寶光明乾闥婆王、金剛樹華幢乾闥婆王、樂普現莊嚴乾闥婆王……如是等而為上首。其數無量,皆於大法深生信解,歡喜愛重,勤修不倦。

疏:八、乾闥婆。此云尋香,謂諸樂兒不事生業,但尋諸家飲食香氣,即往設樂,求食自活,因此世人號諸樂人為乾闥婆。彼能執樂,故以名焉。亦云食香,止十寶山間,食諸香末,即帝釋執樂神也。帝釋須樂,此王身有相現。提頭賴吒即東方天王,此云持國,謂護持國土,安眾生故。此從所領為名。更領一部,名毗舍闍,此云噉精氣,謂噉有情及五穀精氣故。

德中:“大法”,即大緣起法也。信解故歡喜;深心故愛重。既歡既重,故不替修行。

華嚴疏鈔(11)初會菩提場-教起因緣-六種成就-眾海雲集2-同生众之一

華嚴疏鈔(12)初會菩提場-教起因緣-六種成就-眾海雲集3-同生众之二

華嚴疏鈔(13)初會菩提場-教起因緣-六種成就-眾海雲集4-异生众之一(雜類諸神)

华藏界

1
查看完整版本: 華嚴疏鈔14初會菩提場教起因緣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