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十九丨十地品第二十六之六
◎唐于阗国三藏沙门实叉难陀译
美国万佛圣城宣化老和尚讲述
开经偈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实义
诸位佛的弟子!这位菩萨中的大菩萨,在十地中修行的相状,依着次第,循序而进,由初地终至第十地──法云地的修行进度,都具足圆满了,就很顺利地进入了佛的智慧之境界了。譬如阿耨达池一样,由池中流出四条大河,四大河的水流到遍阎浮提每个地方,它不但不会流尽而干涸,而更会不断增加,一直流到大海中,令海水永远充满,而四河中的水,仍是不增不减。
金刚藏菩萨又称一声诸位佛的弟子!十地──法云地的菩萨,他也如同阿耨达池流出的四河一样。从最初发菩提心时,所修行的菩萨道,积聚的种种功德,栽培善根大愿的功德水,用四摄法的方法,度化众生,令众生得到正法的法味,充满身心,没有穷尽的时候。更令善根一天一天地增长,大愿终于成就。乃至于流入一切智慧的大海中,令如海般的智慧,充满心田。
诸位佛的弟子!十地──法云地的菩萨,为修平等佛智,而起的诸行,修既无穷,所以随着在十地修行过程中,慢慢增上,修到无有差别。在未达圆满时,故而显现有差别,因为法云地距成佛尚有一段距离。
好像因为依靠大地,有十座大山王一样。哪十座呢?就是雪山王、香山王、鞞陀梨山王、神仙山王、由乾陀山王、马耳山王、尼民陀罗山王、斫羯罗山王、计都末底山王、须弥卢山王。
诸位佛的弟子!像这座大雪山王,世间上一切名贵的药草,都出产在其中,取之不尽。菩萨修证到了初地──欢喜地时,也像雪山王一样,因为世间上一切的经书、技艺、文颂、咒术等等,都包括在这一地中,菩萨都须修习通达圆满,说也说不尽。
诸位佛的弟子!又像香山王,世间上一切好的香,都产在这座山中,取用不尽。菩萨修证到第二地──离垢地时,也是如同香山王一样,一切菩萨的戒行和威仪,都在这一地内修证圆满,说不胜说。
诸位佛的弟子!又像鞞陀梨山王,纯为宝石所集成,世间上一切珍奇的宝藏都在其中,取之不尽。菩萨修证到了第三地──发光地的果位,也像鞞陀梨山王一样,一切世间所有的禅定、神通、解脱三昧、三摩钵底──止观等修行的法门,都在这地中修习成就,以及其它,说之不尽。
诸位佛的弟子!又如神仙山王,也是完全以宝石所集成的。有五通的神仙们,都住在其中,其数不知有多少。五通是──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神足通、宿命通。菩萨修证到第四地──焰慧地时,也是同神仙山王一样的,因为凡属修道人应得的殊胜智慧,都应该在这一地的阶段中修习证得,说也说不完。
诸位佛的弟子!又像乾陀罗山王,也是纯宝所集成。种类不同的夜叉,和有大威力的神,都住在这山里面,也不知有多少。菩萨进入第五地──难胜地时,也是和这山王一样的。所有任运自在的神通变化,都须在这一地内修证圆满,说也说不完。
诸位佛的弟子!又如马耳山王,也是纯宝所集成,世间上稀有名贵的果实都出产在这山里,取之不尽。菩萨进入第六地──现前地,也像这山王一样,他深入缘起的道理,相同声闻得的果位。还有无数证果的圣者,都住在这山王里,说也说不完。
又如尼民陀罗山王,也是纯宝所成的。大力的龙神,都住在山里,无穷无尽。菩萨证入第七地──远行地时,也是这样的。超过前一地所深入缘起的道理,而成就方便的智慧,也是在这一地中修学圆满。如同独觉果位的圣者,不知有多少;同理在这山王中,说也说不尽。
又如斫羯罗山王,也是纯宝所成的,所有一切的自在圣者,都住在这山里,也不知有多少。菩萨修证到第八地──不动地时,也好像这山王一样。一切菩萨修学的行门,能成就任运自在的功夫,能不动其身而可以分身到无数不同的世界神通妙用,都在这地中修证具足。也是说也说不尽的。
又如计都山王,也是纯宝所成的。有大威德的阿修罗王,就住在这山里,以及其他,不知其数。菩萨由不动地进入第九地──善慧地,也是这样的。因为一切世间上的生和灭的缘起道理,以及如何消除生和灭流转苦恼的智慧和修行的法门,都在这一地中圆满成就,也是一言难尽。
又如须弥卢山王,是纯宝所成的。有大威德的诸天们,都在这山中,不知有多少。菩萨修证进入第十地──法云地,也好像须弥卢山王一样。佛的十力、四无畏智、十八不共法,以及一切殊胜的佛事,菩萨要证得以上这种种如佛的境界,必须在此地中精勤修学,圆满菩萨所应具备的功德,方能进入等觉妙觉的果位,而证佛果。这些过程,都在十地中成就。以及种种问难,一一解答,宣说妙法等等,说不能尽。
以十山对十地的比喻:前二山体为土山,表世间。后八山体都是纯宝,表清净,含义在于法。每一段中都有“说不可尽、不可穷尽”,意思是:随顺修行,永不间断,永不暂息。
诸位佛的弟子!这十座宝山王,都是在大海中,因为每一座山王都有他的特殊之点,所得的名字就各个不相同。菩萨所修学的十地法门,每一地有每一地所修证的重点不同,得的果位的名称就不同,也是这样的。虽然同在佛的一切智里,但十地中的教行,也有优劣悬殊,各地不同的行相,根据教理行相,而所得的名字,各地不同。
金刚藏菩萨又称一声诸位佛的弟子!譬如大海,它因有十种特别的相状,所以得到“大海”这个名字,用这个“海”字为名,是不能改变的,任何事物也不能夺取和移用的。哪十种呢?①海中的水,是一点一点由浅而深的。②海水虽广大无涯,深不见底,但死尸在海中,总是漂浮的,不会沉下去。③其它的水,不论江河,流入其中,都叫海水,永远失掉它原来的名字。④无论什么水流入海中,都变成同一种咸味,没有另外的味道。⑤在海里出产种种无量的珍珠宝贝,以及有其它宝藏等伏藏着。⑥没有方法知道海的深度,不能知道什么地方是海的底。⑦海是广大无量的,望之无涯。⑧是大身的动物居住的地方。如有数千码长,数千磅重的龙,和像大山一样的其它动物藏在海里面。⑨海水时常有潮涨潮落的现象,它的涨落,都有定时,从不超过定时的。⑩海有无限的容量,无论下多大的雨,有多少水从各处注入,它也不见增加。没有雨水流入也不见减少,所以它既不会满溢,也不会干涸。
菩萨修行的法门,同大海一样,也有十种德相的缘故,所以名之为“菩萨行”,是属于修行法门的专有名字。既不能随意更改,也不可以移用。哪十种呢?如①欢喜地:菩萨在此地中能出生一切的大愿大力,精进修行,一步一步深入,到达满愿。②离垢地:离垢就是舍离一切染污的思想和妄念,把一切不清净的言行都舍离了。尤其要断欲念,欲念不断,不能说是离垢。欲念见之于行,就是破戒,就未离垢。清心断欲,不破戒,就是清净离垢。所以在离垢地的果位上,是应该严守戒律的。破戒的人,如同死尸。在离垢地是不容纳染污法的。③发光地:菩萨修证到发光地,成就了智慧光明,因为他已舍离了一切污垢,清净了。把世间的假名假相也舍离了,没有了好胜心、求名心、求利心。明白了世间上一切都是空的、假的、无常的,所以说“舍离世间假名字故”。④焰慧地:菩萨此时修行的功德,已护自一味,永不会遗失。意思含有如同佛的功德,和佛一味,终会得无上菩提法味。好像大海纳入诸流,终成一味。
⑤难胜地:菩萨修行成就,出生无量方便神通,利益世间的功德,所作利生善业,如大海有无量宝藏珍珠。⑥现前地:菩萨能观察一切诸法从缘生,诸法从缘灭,这种缘起性空的甚深道理,菩萨已明了受用。其不尽功德,如海之不能知其底。⑦远行地:普萨能有广大的觉慧,善能观察诸法,如海之广大无量。⑧不动地:能示现广大而庄严的佛事。菩萨以不动身处而遍法界普度众生,护无量世间功德。如海之为大身所居,经上说:“大身者,以无量身修菩萨行”。⑨善慧地:菩萨得甚深解脱诸法门,行之于世间,观众生之根器,授以适当法门,令众生修行得解脱。如实而知,不误伤物,亦不过限,如海潮不过限。⑩法云地;证得法云地果位的菩萨,他真能承受诸佛的大法明、大法雨,从不疲厌,从不自满。如海能容四洲之水,而不盈溢。
诸位佛的弟子!金刚藏菩萨又举一个譬喻,他说:好像大摩尼珠,他有十种特殊的种性,超出其它众宝。哪十种种性呢?①摩尼珠是从大海中取出的。②必须经巧匠来精心治理。③摩尼珠是珠中之王,它天然圆满,无一点缺陷,也没有一点瑕疵。虽经人工穿凿,不损其完善之处。④此珠天然清净明彻,无一丝尘垢。⑤内外透明,光彻如镜。⑥经由巧匠细心钻穿。⑦用金缕把它一粒粒穿在一起。⑧把它安放在琉璃宝幢的上面。⑨经常放出五彩霞光,在宝幢上光彩远照。⑩能随圣王心意,如雨一般落下种种宝物,又能随众生的心,满足他们的愿心,所以叫宝珠。
金刚藏菩萨又称一声诸位佛的弟子!诸位当知,十地菩萨也像摩尼珠一样,也有十种事,与众不同,超过其余的菩萨们。哪十种事呢?①修十地法门的菩萨,他们都曾发下大志愿和大菩提心的。②要能持一切戒,三业都要绝对清净。所行所为,要非常光明正大,如持戒的头陀。③勤修四禅八定,以及诸三昧,都要修学圆满,不能欠缺。④道行都非常清白,没有染污。离开一切污秽的言行。⑤内外明彻;是说菩萨修证的智慧,已到对万事万物,世出世间的一切,都能照彻,内外明白。神通妙用,也知道善巧方便。如同摩尼珠一样光明晶莹透彻。⑥了达缘起,知诸法实相,智行钻穿。如摩尼宝珠善巧钻穿。
⑦菩萨有种种方便无碍智慧,体用微妙。神力功德,闻持普照。如摩尼珠用宝缕贯穿一样。智慧就是菩萨的宝缕。⑧“置于自在高幢之上”,第八地的菩萨,已证得无功用行。行高自在,如置高幢之上。如摩尼珠置高幢之上,光芒普照。⑨菩萨普遍观察众生的根性行为,随机教化,令众生得闻正法,受之于心,持之于行,得到闻持生出智慧之光。如摩尼珠普遍放射出万丈光辉。⑩十地的菩萨,渐进功德圆满,福慧具足的阶段了,即时受灌顶的礼仪,受佛的智职,从此列入佛数之内,一定成佛无疑了。菩萨此时能为众生广做大佛事,能教化众生,能演说妙法。如摩尼珠之能随王意,能如众生的心愿,雨众宝物,充满其愿。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