鲳鱼的肉味,从整体来说,可以讨好大多数人的口感。如“南慕容北乔峰”、“天上斑鸠,地上泥鳅”一类的赞誉,鲳鱼也有一个,“河中鲤,海中鲳”。这有点像口号,得叫得响,足可说明对它的肯定较为广泛。
如果把它的身子分成几个部分来说呢,又是同中见异,各自都能得到不同口味的人的喜好。
鲳鱼脖颈后面有一条肉(它固然不像是有脖子的,不过大致就在那个位置吧),肌理的走向与周边的肉不一样,可以单独挑出来吃,不会与其他的混淆,这条肉长得比较紧实。肚子上的肉就比较嫩,尾部的肉也嫩,但嫩得不同。前者是丰腴的嫩,后者是清爽的嫩。躯干上的肉则紧嫩适中,本身虽不能给人留下鲜明的印象,但是肉的面积大,其中又没有细刺牵绊,可以一下夹起一大块送进嘴,无需你赏鉴它滋味之美,直接就带给你心满意足的感觉了。
鲳鱼鳞片细小,长得也不多,洗鱼的时候鳞就掉了,不用专门刮鳞,就烹饪原料加工来说,是省去了一个最费事的环节。还有,一般家里用的炒菜锅都不大,所备的盘子也多是圆形的,可是通常稍大一些的鱼,不但是在锅里烹调的时候很难摆平,完了以后,还需用长形盘才能装得下,无奈只好切成头尾两段来弄,可惜这样于菜形上就不太有美感。而鲳鱼长得身子扁圆,放进锅里装进盘里都是恰如其分,就好像周全到在这些细节上都不忍来为难你。
综观上述几点,从一个食客的角度,大概就要厚着脸皮得出这样的结论:鲳鱼,真是天生做食物的命。
鲳鱼为什么被叫做鲳鱼?古书上说,“鱼以鲳名,以其性善淫,好与群鱼为牡,故味美,有似乎娼,制字从昌。”这当然是不对的。在中国古代搞科学还真是容易啊,格物不必取证,需要的只是道德感和想像力~
说鲳鱼“有似乎娼”,倒是立刻就能叫人联想到它的外形。鲳鱼从小就长了一副徐娘半老的样子,身形翩跹,很有风致。
在舟山,还有一些其他的名字,如车扁鱼、长鳞、婆子、枫树叶等,用以指称不同大小的鲳鱼。
车扁鱼,指的是其中形体中等的那部分,最常见,红烧清蒸都好,是舟山人的家常菜。
长鳞、婆子常被连在一起叫,大概是因为一般人搞不清长鳞跟婆子的区别,在菜市里见到体形壮大的鲳鱼,只好含糊地问,这长鳞婆子咋卖?其实两者的区别还是相当明显的,是顾名思义就能感到的差异:长鳞的鳍较长,尾叉较深,体形秀颀,婆子在这两方面则正好相反。
小鲳鱼在本地的叫法,最为雅致,叫枫树叶。它的外形确实很像是一片枫叶。从前我居家招饮,常在菜市里买小大捕的枫树叶与咸齑做汤。菜市里的鱼货,数小大捕的最为新鲜。小船内洋捕捞,运至菜市,不过两三个钟点。咸齑也应选新鲜的尚带绿意的为佳。如果怕腥味太重,就从鳃盖处片去小鲳鱼的鱼头。这个汤自然是非常鲜美的。样子虽然一般,但如果用白瓷汤盆盛起来,再展开传统技巧想像一下,就会发现其中美感,好似月光下暗绿的枝叶掩映着的小楼台,水亭檐角,实在是美不胜收哩。
谁是“浙江舟山群岛新区”第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