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盘锦|第期
?点击收听?
疙瘩楼水库
这是由椭圆型的岸围成的一泓水,波澜层叠,鳞浪翻滚,走近了,就会感到水凛冽的质感。这泓水名字比较质朴,曰疙瘩楼水库,我不确切这个名字的起源,可它确实形象传神,如辽河水网间的一个不起眼的疙瘩。此水北连辽河,南通大辽河,不停地吐故纳新,宛如辽河水网间跳动不息的心脏。疙瘩楼水库不但滋润着周边万顷田禾,也为千家万户输送生活用水。因了这方水的蒸发调节,有效地改善了附近的小气候,使昔日旱气扑面的碱滩,变得气和温润。早晨云蒸霞蔚,晚上红霞满天,周边垂柳如烟,湖水拍岸,卷起如雪似玉的浪花,为不可多得的休闲佳处。
疙瘩楼的水与南方婉约的湖水有本质的区别,疙瘩楼的水更冷硬卓绝,有着辽河水自由奔放的气质。这水与源头活水相连,有跃动的朝气和不息的生命力。什么镶嵌的碧玉,美丽的绸缎等词汇,与它统统不沾边。水里有鱼,且有大鱼,可这里的鱼都显得有些桀骜的,不时地跃出水面,让层叠翻滚的浪花中,荡出不一样的涟漪。
水之下是曾经的芦荡禾草和田地房屋,那里曾留下辽河口渔雁先民留下的生存痕迹。这水是经人工挖掘而成的深坑,后引辽河之水灌入,才得以成为如今的水疙瘩。在当初挖掘时,几经停顿,多方波折,才成就这一方浩瀚的水。据老人讲,当年挖掘疙瘩楼水库时,在荒凉的碱滩之上,挖掘出锅碗瓢盆、农耕作物、生产工具,甚至墓葬器物等等。现如今,这一方土已经深埋在水之下,散发着历史与神秘的气息。陆地与水在人的作用下,从容地相互转换着,当初的生存痕迹掩埋在深水之下,成为鱼虾螃蟹们嬉戏的乐园。
现如今,疙瘩楼水库除灌溉农田,向周边居民输送生活用水之外,夏天供人们行船捕鱼捉蟹,冬天供人们滑冰戏雪游玩,人们围着这一方水垂钓休闲,渴了,喝辽河水酿制的啤酒;饿了,品疙瘩楼水库里的大鱼,每每脚步踉跄,兴尽而归,徒留这一方静谧的水在目送晚归的人群。疙瘩楼水库那一泓带着自由气质的水,已成为当地人们生产、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据我市地域文化学者介绍,在清朝初年,本境许多地域还被海水覆盖,水退后,留下一片白花花的碱咸之地,寸草不生。水网密布的辽河开始一遍遍地冲刷这片贫瘠之地,沉积的泥沙和浮游生物让碱咸的土质得到改善,再经过几代人锲而不舍地置换与改良,辽河口终成为沃野千里的米粮仓。
河与海交汇有了辽河口,水与陆相融有了河流、湖泊,站在辽河口远眺,那*、绿、红、蓝、黑五色锦缎上,水把陆地划作不规则的条块,像大地的叶脉,条条分明,根根相通,像是水在大地上画出的一幅精美画卷,当然疙瘩楼水库身在其中,并成为这幅画卷重要的标点符号。
▎作者:曲子清
盘锦市文联副主席。年以来,有大量随笔、散文、评论、通讯等在文艺报、中国妇女报、家庭杂志、芒种杂志和盘锦日报等发表。
▎往期回顾
期:读盘锦|母亲
期:读盘锦|盘锦的母亲河
期:读盘锦|盘锦白米饭
期:读盘锦|盘锦的美味
期:读盘锦|蛤蜊岗的形成
编辑:孙洪霞张峥朱晓伟尹咪啦张天骥陶冶
联合出品:市融媒体中心、市文联、市作家协会、市摄影家协会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