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将在年前取消所有哺乳动物实验
#生物
近日据外媒报道,位于华盛顿特区的美国环境保护署(EPA)宣布将在年前停止进行或资助哺乳动物研究。这一举措引起了支持或反对动物实验的团体的强烈反应,使环保署成为第一个在逐步停止动物研究上设定严格期限的联邦机构。目前,环保署主要依靠动物试验来衡量化学品的安全性。但化学公司长期以来一直抱怨说,这些测试代价高并且时间长。同时动物倡导组织也已经敦促该机构转向非动物模型,例如计算机程序和“器官芯片”技术。在年,美国立法机关就提议了对《有*物质控制法案》进行修正,要求美国环保署放弃动物实验。今年6月,环保署长安德鲁·惠勒发送了一份内部备忘录,概述了最终逐步停止该机构动物试验的计划。该计划指出,环保署将把资源转向这些“新方法”并远离动物测试到年,将对哺乳动物研究的要求和资金减少30%,并在年之前消除所有哺乳动物的研究要求和资金在此之后,任何研究都需要得到管理员的批准。但是,华盛顿特区环境组织自然资源保护委员会的资深科学家詹妮弗·萨斯驳斥了环保署的决定。她说“这很令人失望,也很令人沮丧,结束动物试验,将使潜在的危险化学品进入环境和消费品”。她认为,结束动物试验“将允许有潜在危险的化学物质进入环境和消费品中”。(斌斌/快科技)“超级地球”K2-18b大气中探测到水汽
#航天
《自然·天文学》杂志11日发表了一项重磅研究:英国研究人员在位于恒星宜居带内的一颗系外行星的大气中,探测到了水汽,且其50%的大气可能全部由水组成。这一研究有助于人类理解潜在温带行星的大气演化。在过去20余年里,数以千计的系外行星被发现,但绝大多数不符合“超级地球”的条件——不是太热就是太冷,或无法拥有像地球一样的自然环境。此前天文学家已经确认了探测到大气存在的大部分系外行星,都属于气态巨行星。观测更小的岩质或冰质行星上的大气,将是我们理解类地行星的重要一步。系外行星K2-18b,质量是地球的8倍,大小是地球的2倍,距离地球大约光年,最早发现于年,当时认为,其或是一颗有延伸大气的岩石行星,或是一颗内部有大量水的冰质行星。此次,英国伦敦大学天文学家安吉洛斯·萨阿拉斯及其同事,利用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哈勃太空望远镜获得的光谱数据,对系外行星K2-18b展开了细致分析。团队在该行星的大气中发现了水汽存在的确凿证据,并认为其大气中可能存在大量的氢。现阶段,研究人员尚无法确定其大气的具体构成,但对不同场景的模拟显示,K2-18b上多达50%的大气可能全部由水组成。研究人员认为,“超级地球”K2-18b是后续观测的绝佳目标,将为宜居带行星的组成和气候带来进一步认识。(张梦然/科技日报)
16岁少女脑部受损仅能保存2小时记忆
#医学
9月12日,据外媒报道,一位名叫莱利·霍纳的美国16岁少女,在6月11日一次舞会中被意外踢到头部,造成了严重的脑损伤,她认为每天都是自己受伤的当天,并且每2个小时记忆就会被重置。她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当我看到门上的日历显示现在是九月时,我都惊呆了!你们不明白,这就跟电影情节一样,令人难以置信。”令人意外的是,医生初步诊断以为是脑震荡,但霍纳的记忆停留在6月11日,且每隔2个小时就会失忆一次。而核磁共振成像以及电脑断层扫描也未检查出异样。据了解,霍纳曾是学校拉拉队长且成绩优异,但失忆改变了她的人生。现在的她必须不断地把事情记在笔记本上才能正常生活。她的妈妈莎拉表示,霍纳的舅舅去世了,她可能都不知道,“我们每天都告诉她,但她就记不住。”目前,莱利·霍纳的症状没有改观,医生表示霍纳的情况可能无法完全痊愈,不过妈妈表示,他们不会就此放弃。(陈驰/快科技)
人类语言传输效率都为39.15比特每秒
#生物
新的研究给出了人类不同语言信息传输效率比较的数学计算结果。这是一个奇特的数学研究结论:尽管人类的语言种类成千上万,但他们不约而同选择了同样的信息传输速度,即39.15比特每秒。
这个研究似乎意味着,39.15比特每秒的语言信息传输效率是人类进化的必然,是一个最佳的结果。该研究成果题为《不同的语言,接近的编码效率:跨种族信息交流的效率比较》发表在9月4日的《科学进展》上。
人类的各种语言之间有巨大的差异,这些语言的音素(Phoneme)数量、音节数量和音高复杂性迥异。研究人员分析了包括英语、日语、普通话和广东话在内的17种语言的音节信息密度,让每种语言的母语使用者朗读15篇同一文章的不同译本(每种语言10人,共计人),受试者被要求熟悉这些文本,然后以舒适的节奏和清晰的发音来大声朗读。
结果发现,尽管人们的讲话速度各异,但口语信息密度高的语言使用者的语速较慢。那么,一个奇妙的结果就出现了:巴斯克语的音节信息密度为4比特,而越南语的音节信息密度为8比特,而巴斯克语的语速为平均每秒8个音节,而越南语的语速平均每秒5个音节。也就是说,信息密度大的语言表达速度更慢,信息密度小的语言表达速度更快。总的来说,这些不同语言的信息传输速度是接近的。
为何会有这么巧合的结果呢?研究人员推测说,人类的大脑结构是类似的,发音器官也很接近,那么我们对语言的理解能力也就相似。作者之一DanDediu猜测说,这可能与脑电波频率有关。
(MIT科技评论)
我国西北出现变暖变潮湿趋势
#医学
记者从陕甘宁青等省区的气象部门了解到,年以来西北呈升温趋势,大部降水增多。年后暖湿化更为显著。以甘肃为例,年至年,平均每10年升温0.29摄氏度,降水东西有异,河西走廊每10年降水增加4毫米至12毫米。年甘肃省平均气温较常年偏高0.7摄氏度,平均降水量较常年偏多27.7%。专家认为,这是西北发展和生态改善的大好机会。20世纪80年代,中国科学院院士施雅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