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对“潮汕”这个称谓分不清楚,简单来说,潮汕地区是指“潮汕平原”上的汕头、潮州、揭阳三市。对于一个实实在在热爱食物的吃货来说,潮汕是极具神秘色彩的美食天堂。潮汕美食,或许没有川湘之味的香辣浓烈,没有江南细点的精致婉约,也没有西北饮食的豪放精犷,但却在百花齐放的中华美食中大放异彩,占据着极其重要的一席之地。
潮汕美食精工细琢、讲究佐料、清纯鲜美、色味独特,有“清而不淡、鲜而不腥、嫩而不生、郁而不腻”等特点,每一款潮汕美食,都可凸显出潮汕饮食文化的深厚内涵和独特魅力。很多人都被潮汕那从山上吃到海里的美食文化所折服,多种多样的美食能不断激发人们对生活的热爱。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这片美食天堂,感受一下潮汕的美味。
NO.1:弹牙爽口,力道十足的手锤牛肉丸
说到潮汕美食,很多人大概第一个想到的便是牛肉丸。即便你没去过潮汕,也一定知道牛肉丸。 潮汕牛肉丸是美名远扬的潮汕招牌美食,讲究手工制作,口感Q弹爽脆。看过电影《食神》的人大概都还记得电影中周星驰拿牛肉丸打兵乓球的一幕。其实,这个不仅仅是搞笑,上好的牛肉丸弹性极佳,扔在地上能蹦起老高。牛肉丸可分为牛肉丸、牛筋丸两种,牛肉丸以纯肉制作,口感松软,肉质嫩滑;牛筋丸则在肉里加入了少许嫩筋,口感更有嚼劲。
潮汕牛肉丸最经典的吃法,当属清汤牛肉丸。一口下去,你会感觉到肉质的结实,牛肉丸如同跟牙齿进行了一番温柔的抵抗,欲拒还迎的感觉一试难忘;再加细细咀嚼,则可感牛肉丸如在齿间跳舞,香浓的牛肉味随着舞步在舌尖蔓延;最后喝一口汤,便是浓郁肉香跟汤汁肆无忌惮地牵手游走。
NO.2:酥脆清口,弹性十足的鲜鱼手打丸子
说过牛肉丸,其实潮汕的鱼丸也是一绝。潮汕鱼丸注重选料,工艺特别,闻名遐迩。当地人特别强调,出了潮汕,绝没有其他地方的人会用鲜鱼手打丸子。正因为坚持手工制作,潮汕鱼丸特别弹牙爽脆,是潮汕一带宴席上的常见菜品,甚至有“没有鱼丸不成席”之说。
一提起潮汕地区最负盛名的鱼丸,要数达濠鱼丸。达濠鱼丸是有讲究的,首先是选材,如什么月份鱼肉最鲜美,最适合做鱼丸,且要根据不同肉质进行搭配……像海鳗、那哥鱼就要取其肉质雪白、鲜甜的;马鲛鱼就要取其肉质粘性好;淡甲鱼选取的是其肉质凝固性强的,这样可以使做出的鱼丸有弹性。选好材料后,接下来也是最为关键的一步——打鱼丸:杀鱼、切肉、绞成鱼糜后,将鱼糜放在鱼斗中打成鱼浆,要经过打鱼丸的师傅们一系列加工后,再加入蛋清和淀粉,才能使制作出来的鱼丸又白又亮。这时我们就可以煮一碗味道鲜美的鱼丸汤了,看着一粒粒浮在汤水中的又大又白的鱼丸就好似粒粒乒乓球儿,咬上一口真是又酥又鲜又爽口。
NO.3:一定要趁热吃才香甜鲜美的蚝烙
蚝烙是潮州久负盛名的传统民间小食。蚝烙实际即是蚝煎,在潮汕城市乡村小市集,常有这种小店或摆摊小贩。蚝烙的主料要用到鲜蚝、雪粉和鸭蛋。潮汕饮食俗语“厚朥猛火芳腥汤”,讲的就是煎蚝烙的特点。蚝烙选用的鲜蚝潮汕人又称“蚝仔”或“珠蚝”,雪粉是指精白的薯粉。所谓蚝烙,就是把薯粉跟生蚝和在一起,打入鸡蛋,放置在平底的煎鼎中轻轻翻烙,不一会儿,煎好的蚝烙就像张大薄饼香喷喷地吐着金黄色的泡泡呈现在眼前,把它盛在盘中,撒上青翠的芫荽,一盘色香味俱全的蚝烙就出炉了。当然,最地道地吃蚝烙还少不了要用鱼露来调味,品尝时蘸一下鱼露,鲜美酥香,酥而不硬,脆而不软,那味道真是香得品尝者真想把自己的舌头都给吞食下去。
NO.4:潮汕地区的人气早餐——肠粉
说到肠粉,潮汕肠粉真的让离乡在外的学子,打拼的人士很是怀念的。在大街小巷随处都可见大大小小的肠粉店,每天早晨,学生和上班族都纷纷光顾肠粉摊,摊主热情地招呼,忙得不可开交,“老板,我要青菜、虾、猪肉和蛋”“老板,我要两条……、一条……”过了一会儿,一盘热气腾腾的肠粉就端上来了,白色的粿条好似一张薄纱包裹着各式食物——有虾仁的、有猪或牛肉末的、青菜、蛋花……,要不是为了品味这份美食,还真让人不忍心破坏它的这层雪白外衣。
潮汕地区本没有肠粉,潮汕肠粉的历史不过十来年。在广州经商的潮汕商人见到广州肠粉的吃风甚好,善于做生意的潮汕人,便将肠粉的做法移植到潮汕来。肠粉薄薄的米浆粉皮下包裹着猪肉、牛肉,鸡蛋、虾仁、香菇、菜脯粒,添上几片生菜,浇上潮汕特色的卤肉汤,真是让人吃后回味无穷。潮汕肠粉在主料上大同小异,米浆的粉皮,馅料不外猪肉、牛肉、海鲜、鸡蛋、烧腊、香菇、青菜诸如此类,反正能下的料都有,最大的不同是酱料,潮汕饮食文化酱料是一大特色,其他地方很难有潮汕地区如此繁杂的酱料种类。
NO.5:香脆可口,回味无穷的猪脚圈
猪脚圈是潮汕地区传统特色的油炸粿类小食,在澄海部分地区称为揭桃包,龙湖区外砂镇叫做芋粿。在汕尾地区称为吾攀豆。别名油炖,豆烙。因其呈圆圈状,好像是从猪蹄上切下来的圈节,故人们美其名为猪脚圈。
猪脚圈的馅料是芋切成丁、煮熟的红豆、生葱珠、五香粉、精盐,搅拌均匀。制作猪脚圈需要有特制工具,一根铁柄,一头焊上一个直径8厘米,高1.5厘米的圆铁盏。把铁柄盏放入六成热的油锅中略炸,使铁盏具有较高温度,取出倒入粉浆,再把粉浆倒出,铁盏中受热的粉浆便成一小碗形,加入制好的馅料,再淋盖上粉浆,放入油锅中浸炸至金黄色,倒出即成。炸熟的“猪脚圈”不仅色泽十分惹人喜爱,而且有一股香喷喷的诱人香味,叫人馋涎欲滴,吃上一口,顿觉香脆可口,味道甚佳,吃后更是齿颊留香,回味无穷。
NO.6:猪肠胀糯米,里面满满的都是肉
猪肠胀糯米,顾名思义,就是用糯米和各种馅料塞入猪肠制作而成(“胀”在潮汕方言中有把东西装入容器中的意思)。猪肠用盐内外洗净,要取壁厚的猪大肠较好。糯米泡水三小时后蒸熟,冬菇泡开,五花肉切薄片,肉片、花生、虾米等辅料分别炒出香味,调好味,与糯米混在一起灌入猪肠中,为了防止糯米等辅料溢出来,要用牙签封口。把灌好的猪肠放入水锅中煮熟,等煮熟之后可捞起来晾干去掉水分。捞起来斜切片装盘,最后可准备一小碟甜酱油做蘸汁,猪肠涨糯米沾上甜酱油,美味中的极品。
大部分的灌肠,里面都是肉,而这道小吃,灌的却都是糯米,还加入了小块猪肉、香菇、虾米、莲子等等,全部灌满扎进后水煮。皮薄,馅饱,圆鼓鼓的。外形可能有点不好看,但你一定会喜欢它惊艳的口味!煮好后斜切成片的猪肠蘸红豉油的甜酱油特美味,也可以根据传统吃法蘸带有桔子口味的桔油,更加开胃。该小食四季皆宜,不仅潮汕人喜欢,四方游客来也得尝尝,不然白来了。
NO.7:清甜洁白的潮汕“汤圆”鸭母捻
鸭母捻,潮汕特色甜品。据传鸭母捻首创于清代初年,原是糯米汤圆。潮州话里叫“鸭母捻”,取其形似母鸭在水上游荡浮沉之意。鸭母捻与汤圆不同的地方在于它的外形,比普通汤圆稍微大一点,没有全圆的形状而是有了一个小角,这就是“捻”的效果,也使其更形象的按上了此名。鸭母捻的形状洁白有如去皮荔枝,清甜而带有香味,软滑顺喉。分含馅跟不含馅型。含馅的鸭母捻有芝麻白糖、香芋、绿豆白糖等等,各有特色。鸭母捻加上鹌鹑蛋、银耳、莲子、百合、白果、绿豆等配料,一碗小甜点,应有尽有,十分清甜爽口。
NO.8:一碗白粥与上百种配菜的豪华配搭
潮汕人早晚最爱喝粥,而且必须是白粥。你可能会诧异,白粥有什么好喝的?潮汕的白粥跟广式或其他地区的粥可是有天壤之别。
潮汕的粥,称为“糜”,是介于稀饭和粥之间。煮糜的时候,要用一半陈米和一半新米混合,水开之时,把米倒进大锅里煮,用猛火再把水烧开,然后关火。而关火后,还需等待让余热使米粒糜化,待到米粒下沉,上面浮着一层如胶如脂的粥浆,才算大功告成。
白粥是潮汕人宵夜的首选,可以搭配的配菜也是多到让你瞠目结舌:小炒、卤水、生腌、海鲜、凉菜、小吃、甜品,从十几二十元的小菜到一斤两千多的鳗鱼鳔,都可随意选择,搭配自己最爱的味道。
NO.9:真正的庶民小吃,好吃且便宜的粿汁
粿汁的主要原料是粿汁皮,一般呈菱形小块的形状,它是由米浆放在锅上煎熟烤干形成的。食用时放进沸水之中,调入精盐、糯米粉浆煮熟。简单来说,粿汁皮看起来就像细一点的河粉,但尝起来比河粉更加有弹性,更加细腻爽滑。
煮粿汁时,要边煮边搅拌,使每片既熟透又柔中带韧,粿汁带着米香,加了糯米粉浆之后,粿汁的汤汁像稀米糊一般稠,淋上卤汁,再加上些猪肉、猪杂,卤猪肠、卤蛋、卤豆干、花生米等配料,就是一碗完美的粿汁了。粿汁要趁热吃,非常爽口,越吃越有味道。
NO.10:满满的春味融入唇齿——潮州春卷
潮州春饼是广东省潮州地区汉族街头巷尾的传统小吃佳品,又名潮州春卷。潮州春卷,金黄通透,皮薄似一层酥沙。外酥内嫩,内陷主要是青韭、香芹等新鲜时令菜,再佐以肉丝、香菇碎、肉碎、豆腐丝等合炒成盘,也可酌量加香菇、鸡丝等原料,因人而异,随意搭配。咬一口,满城春意,便在这酥脆之间。满满的春味融入唇齿,骨子间暖暖的春意悄然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