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风饮食原则
作
者
:疾控科研试剂博客
联
系:I99I--I94
痛风是一种代谢性疾病,由于血尿酸生成过多和(或)排泄障碍所致,它与患者的生活方式及饮食习惯有着密切的联系。高尿酸血症危害颇大,不仅会导致痛风,还会诱发或加重高血压、糖尿病、肾病、肥胖、代谢综合征等。
据统计,我国高尿酸血症的患病率约为13.3%,痛风的患病率约为1-3%,估计我们温县约有高尿酸血症约6万人,痛风患者约人。近几年痛风患病率明显增加,有明显年轻化的趋势。痛风患者非药物治疗的总原则是调整生活方式,包括饮食控制、减少饮酒及肥胖者减轻体重等;其次是控制痛风相关伴发病及危险因素,如高脂血症、高血压、高血糖、肥胖和吸烟。痛风饮食推荐可简明地分为三大类:避免摄入、限制摄入及鼓励摄入类。医院风湿免疫科主任岳双林将分4期向大家推送科普文章,希望大家能喜欢。今天将推送第2期--《痛风饮食之限制摄入的食品》01
红肉红肉是一个营养学上的词,指的是在烹饪前呈现出红色的肉,具体来说猪肉、牛肉、羊肉等所有哺乳动物的肉都是红肉。红肉的摄入与血尿酸水平存在一定关联,红肉摄入越多,血尿酸水平升高越显著,痛风的发病率越高。主要机制是红肉除富含尿酸合成的底物嘌呤外,还有丰富的饱和脂肪酸,后者与胰岛素抵抗呈正相关,可减少肾的尿酸排泄。此外,该类食品还富含胆固醇,其升高低密度脂蛋白的作用较升高高密度脂蛋白的作用更明显,可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因此推荐痛风患者应限制红肉的摄入。02海鲜海鲜含有较高的嘌呤,其中又以贝壳类(蛤蜊、扇贝等)和部分海鱼(沙丁鱼、凤尾鱼)所含嘌呤最高。进食海鲜可升高血尿酸的水平,导致人群中痛风的发病率增加。每周分别摄入1次罐装鱼、深色肉鱼、以虾或龙虾或贝类为主菜、其他鱼类者发生痛风的相对风险值依次是<1次/月者的1.28、1.32、1.30、1.55。这一作用在沿海城市尤为明显,其高尿酸血症及痛风的发病率明显高于内陆地区,例如青岛、中国台湾等地,特别是在喜爱饮啤酒吃海鲜的人群中尤为显著。与内脏相似,部分患者进食海鲜后会诱发痛风急性发作。然而,并非所有的海鲜嘌呤含量均高,有部分海鲜嘌呤含量中等甚至较低。嘌呤含量较高的海鲜包括鲭鱼、凤尾鱼、沙丁鱼、鱼卵、小虾、淡菜、白带鱼、秋刀鱼、贝壳等。嘌呤含量中等的海鲜如海鳗、白鱼、草虾、鲑鱼、鲶鱼、生三文鱼、鲍鱼、虾、吞拿鱼、大比目鱼、螃蟹等。这两类海鲜痛风患者应尽量不吃或少吃;而生蛤、龙虾、罐装三文鱼、鳝鱼、海蜇、海参等嘌呤含量较低的海鲜,痛风患者可以适当进食。因此,痛风患者要限制高嘌呤海鲜的摄入量,而并非避免食用所有海鲜。03
含糖饮料、果汁以往人们未注意含糖饮料、果汁对血尿酸及痛风的影响。直到近年一些研究证实这类食品对痛风也存在负面影响。主要机制与含糖饮料及果汁中所含的果糖有关。果汁在加工的过程中丢失了几乎所有的纤维素,且很多对机体有益的营养成分也会丢失,例如接触空气30min,维生素C便所剩无几,但对人体无益的果糖含量并未相应减少。因此,痛风患者应同时限制自然糖分果汁及含糖饮料的摄入。岳双林:风湿免疫科主任、副主任医师,本科学历,现任河南医学会风湿病分会第四届、第五届委员,河南中西医结合学会风湿病分会常务委员,河南中西医结合学会痛风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河南医学科普学会风湿病分会委员,焦作医学会风湿病分会常务委员。曾荣获焦作市优秀医师、焦作市技术能手、温县优秀共产党员、温县五一劳动奖章、温县健康卫士等荣誉称号。擅长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干燥综合征、痛风等风湿免疫病,以及不明原因发热、不明原因多系统损伤等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