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喜欢和你一起发生的
是最简单平凡的日常
今天不放音乐,想先请你们听一听花鸟岛的声音。
上周末的我就在这样的海浪和鸟鸣中,睡去,醒来。
花鸟岛是座离岛,行*上归属舟山群岛,地理上位于嵊泗列岛的最北端,反倒离上海更近一些。
这几天朋友们问我“你在上海吗?”
我都严肃回答,“不,我在海上。”
从杭州出发,距离多公里。若非自驾,请准备好至少8小时:地铁到杭州东站-高铁到上海虹桥-地铁到南浦大桥客运站-大巴到沈家湾码头-直达船上岛。
这天浓雾,风浪也大,最后安慰自己说,晴天登岛,只不过是普通的美好一天而已,而穿过浓雾登岛,可以称之为“幸运、浪漫、或是英雄主义”。
花鸟岛早年因为“荧光海”出名,吸引来第一波游客后,“未经开发”由卖点变成了掣肘。
为了发展观光业,于是将岛上的旧宅统一改造,刷成了白色墙壁、蓝色窗框的“中国圣托里尼”打卡地。
想起早年写周边游稿件时最爱吐槽的点:
中国究竟有多少个圣托里尼?
民宿也一间间开起来,据说算上咖啡馆,目前已超过五十家。
但将客房直接建在海边的并不多见。我订的民宿“陆离”,就是其中一间。
订房前并不知它在网上火爆,五一房间早早已售罄(价格也飞涨)。
最近即将迎来海岛旅游季,若想在周末订到心仪的房间,至少也得提前两周。
陆离有三栋客房,依山而建。我住C栋,正对着大海。房间设计虽不算出众,但整洁舒适明亮,足以呈现出“生活气息”。
箱子一丢,脱了鞋就踩上木地板。
抱着亚麻小枕头躺平,窝着看两天小说——以上,就是我的全部度假计划。
海浪声从不停止,夜里却意外睡得香甜。不知是由于远离了社交压力困扰,还是这张正对着落地窗的床,使我想起了我的落日小厨房。
房间朝东,见不着日落。倒是因为忘了关闹钟,恰巧在日出时分醒来。
这样的“恰巧”“偶然”,更让人感觉到幸运。
生日都没许愿的人,对着大海和日出许了个愿。
陆离的前台,同时是咖啡馆和餐厅。
包含简单的自助早餐,也提供西式BRUNCH和下午茶,菜单上甚至能见到班尼迪克蛋和巴斯克芝士。
小合伙人嘉祺和牛油果这对新婚夫妇搬来岛上常住后,就添上了手冲咖啡。
仔细算起来,也才不到一个月而已。
我们经homelycoffee的烘焙师Eaton介绍相识,而我和Eaton几年前相识于北京的CafeClark。
一间咖啡馆里的相遇,跨越几年后成就了另一场间咖啡馆里的相遇。
看吧,咖啡又促成了“人与人之间的连接”啊。
嘉祺用世界冠*粕谷哲的“四六法”来冲煮,好像他本人的性格:初入口柔和清爽,但其中的酸甜质地,要待温度稍稍下降,多喝两口才能逐渐品尝出来。
根据品尝者的口味,风味上也有不同表现。冲曼特宁时,给不常喝咖啡的太太牛油果,口味轻柔甘甜;给我这个咖啡老饕,只说,“该浓度再高一点才是”。
喝了一支果汁发酵的云南、一支水洗埃塞、一支深烘龙果曼特宁。设备是普通的家用设备,水也只是岛上过滤的纯净水而已,能有这样的表现已经不俗。
若是大家有计划去花鸟岛,无论住哪家民宿,都到陆离喝杯手冲吧。
岛上另有一家提供手冲咖啡的民宿,叫作玛塔,算是花鸟岛上的元老级民宿之一。
几年调整下来,目前客房不多,主要大面积用作海边餐厅。
谦虚了,这哪仅仅是海边餐厅,建议改名“悬崖上的咖啡馆”。
玛塔餐厅的尽头搭了座面朝大海的秋千,是岛上的网红打卡地之一。我又一次忘记拍照。
陆离的义工汤包说,她常常等游客离开了一个人去荡秋千,看看海,撸撸店猫小布丁。
我想在悬崖看海的感觉一定很好。就像深潜,感觉到极致孤独的同时,也拥有着全世界。
据说在嘉祺来岛上之前,老板老王是岛上唯一的手冲咖啡爱好者。
过了大半年独孤求败的日子,这天下午连着冲了六支,我们喝嗨了,店员看懵了。
玛塔的西餐在岛上算不错,据说牛小排一绝。
只是岛上物资匮乏,快递不便,基本全靠从嵊泗进货预制的披萨和成品酱汁,口味和城市里自然没得比。
但吃了一道海鲈鱼刺身,念念不忘!当天捕上的新鲜海鲈鱼,五斤出半斤刺身,毫无腥味,弹嫩又鲜甜。
海鱼肉本身自带咸味,不用沾酱油,配一点柠檬和芥末就好。
本地鱼刺身只要新鲜也足够美味。不过能吃到,又得碰运气。
既然说到吃,索性顺着往下说了。奔着海鲜来花鸟岛,大可不必。
一是小岛不发展渔业,岛上每日只有些散捕的海鲜可买,价格不菲。要吃好货还是象山石浦或是舟山沈家门。
二是海岛旅游旺季也正是休渔期。我在五一前上岛,算是赶了最后的鲜。
海鲜餐厅都很小,由本地老人自家营业,家常做法,岛民吃什么,我们也跟着吃什么。
接连在“面道赞”和“存国餐饮店”吃了两餐海鲜面疙瘩做午饭。
面道赞就是舟山话“味道好”的意思,一个阿姨现点现烧。吃的炒面疙瘩,入味!
精髓是里面的小石蟹都先过了遍油炸,甚至还炒出来点蟹*。面疙瘩介乎面片和年糕之间的口感,糯叽叽又好消化。
存国,得进隔壁超市点菜,除了简餐也有炒菜,我认认真真看菜单读道:“啊…皮皮虾炒蛋?”愣住。
“你叔叔看抖音学来哒!”阿姨说,“你吃海鲜面疙瘩嘛,里面也有皮皮虾!”
好家伙,端上来比脸大一盆。
用番茄先打个鲜鲜的汤底,皮皮虾小青蟹明虾全泡在里头,面疙瘩小鱼儿似的游着。
这碗不想吃面,想把汤头喝个底朝天。
俞舍美食是嘉祺和朋友们常吃的海鲜餐厅,据说周末或是旺季排不上号。
花蛤不算肥但胜在新鲜。
红烧沙鳗头一次吃,和海鳗的肥厚不同,沙鳗肉紧得很!就是婆婆在后面“咚咚咚”剁活鳗的架势有点吓人。
糟卤鸡爪一绝,吃完一份还打包了一份的那种。
现烤鱼片很多,顺手买了小丹家。
小丹姐是嘉祺认识的最年轻的花鸟岛原住民,说去外头工作不如留在岛上做点生意,于是自己支棱起小摊儿。
问了才发现原来烤鱼片也是有不同鱼来做的。鳗鱼、鳕鱼、安康鱼,肉质也不同。烤完用机器压两遍压到松软,一撕就能掰开。
后来小丹姐,发现我是嘉祺的朋友觉得收多了钱不好意思,又塞给我两包烤鱼骨。
喵,好怕回家滚哥和我抢哟。
岛上“好出片”的打卡点,前面说了几个,一个是小“圣托里尼”街景,一个是玛塔的网红秋千。陆离的海边餐厅咖啡馆也算吧。
但离岛旅行这事,一看天气,二看运气。
运气好的时候,日出日落荧光海第一次来就能见着;运气不好的时候,大风停航、大浪停航、大雾停航,随时可能打道回府,也随时可能被困海上。
不确定性,才是海岛生活的本质。
岛上最常见的,大概是“雾”。花鸟岛被称作雾岛,也是这个原因。
雾气随着海浪而来,像无数湿漉漉的小雨滴笼在头顶,无处可去。忍不住在心里数着看过的所有惊悚电影:寂静岭、迷雾、无人生还……
我就在这样的大雾里,见到了花鸟岛的灯塔。
它被称作“远东第一灯塔”,年由英国人设计,高16米,顶层有四面巨大的牛眼透镜,据说是我国现存直径最大的灯塔透镜,目前已无法复制。
托当日在岛上拍摄宣传片制作组的福,提前四十分钟让灯塔亮起。
“我们也是第一次看到亮灯啊。”牛油果说。
这样的大雾天,该是不会有人出海的。我忍不住想。可在过去的年中,这道光,一定为很多迷失在海上的灵*指引过小岛的方向吧?
本想去看一看附近的灯塔村,那是即将被拆迁的老村落。想起几年前造访过嵊山岛被爬山虎掩盖的荒芜村子,即使成为了打卡点,也再无法恢复旧日生机。
便立刻意识到了花鸟岛的与众不同:在本地人们逃离其余小岛的时候,却有许多年轻人陆陆续续来到花鸟岛上,或旅行放空,或义工换宿,或定居生活。
回到岛上卖烤鱼片的小丹是如此,吉米家冰淇淋的倩倩与小樱是如此,从上海搬来岛上嘉祺与牛油果是如此,义工佳燚是如此,艺术家小张也是如此。
我和周末度假的客人们一同离开花鸟岛的昨天,陆离迎来新的义工,岛上的第二家酒吧将在五一开业,小张和朋友们创作着海岛上的下一场艺术节,牛油果更新了本周的VLOG“,嘉祺依然用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