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白癜风医学研究院 http://news.39.net/bjzkhbzy/180126/6025062.html江南风物,雅澹温柔,品相千百,珍馐无数,自是得益于好山好水的滋养,也得益于能工巧匠之智慧。
有巧思巧手的象山人,手艺活不输他人,艺术的追逐上也不遗余力。有口福的象山人,独乐乐不如众乐乐,要把口福惠享众人。仰观半岛的四季更替,俯察象山的品类之盛,总会心生自豪,并由衷地感激这块福泽之地。
爵溪咸糟鱼
爵溪昔为渔村,因村南一溪林茂雀噪而取村名为雀溪,元代谐音作爵溪。作为渔村的爵溪在历史上非常著名,百姓素以出海打鱼为生。为祈求出海平安、鱼虾丰收,渔鼓和戏曲表演在民间十分盛行,其中尤以新年和洋山市(大*鱼汛季)最盛。表演时,近百名男女身穿渔家盛装,涌向沙滩,在鼓、锣、钹等多种民间乐器的伴奏下翻转腾跃,构成一幕气势恢弘的场面。渔鼓在爵溪已经有了三百余年的历史,伴随着爵溪渔业的兴衰却从未消逝。在没有冰箱的时代,鱼多价贱,鲜食吃不完,于是人们发明了各种保存海鲜的方法:盐渍、糟、醉、酱、脯、鲞等。即使到了这个冰鲜和冷藏技术高度发达的时代,象山的大小菜市场,总还有一个小角落,留给各种干货、咸货、鱼鲞。这些角落散发的咸腥味道,也许就是象山人最深的眷恋。这些咸货里,有一味是象山人餐桌上常有的美味,那就是咸糟鱼。
在象山,提起咸糟鱼,老饕们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去爵溪相熟的人家去买上一点,没有胃口的时候,咸糟鱼正是开胃最好的佳肴。寒风起,鱼蟹肥,冬至前后,正是象山海鲜最肥美的时候。螃蟹长出满满的膏*,带鱼的肚皮、白鲳鱼的鱼鳍边、海鳗的皮上累积起厚厚的油脂。有些人家会从现在开始囤积一些海鲜,用于冰鲜、腌制或者晒成鲞。因为再过一个月,年关将至,而这些味道,或许就是年的味道。而这时候的老爵溪们,就开始心心念念着做点咸糟鱼,满足下口腹之欲。过去的日子里,制作咸糟鱼是一门口口相传的手艺,没有什么标准化流程,每家都有着不同的配方,做出来的味道也不尽相同。爵溪人老林的咸糟鱼在邻里间有口皆碑,每年冬天,腌制几坛咸糟鱼是他必做的工作。这时候的马鲛鱼、鲳鱼、鳓鱼正肥美,这三样也正是做咸糟鱼的好材料。一条条鲜鱼被洗干净切段,细细抹上盐巴,码在坛内,压上重物,就这么腌上三天,原本松散的鱼肉变得紧实,坛子里也出了不少汁水,老林告诉我,这些水可是宝贝。这时候取出鱼段,用清水洗净盐巴,把鱼段放到通风处晾到表面水汽全无,就可以开始做糟鱼了。糟鱼用的醪糟往往也是各家自制的,醪糟的好坏直接决定了糟鱼的品质高低。晾干的鱼段抹上醪糟,整整齐齐码在坛子里,腌鱼出的汁水这时候就派上用场了,老林把汁水烧开,放凉后沥去杂质,把澄清的汁水全部倒入码好鱼段的坛子里。这时候往往鱼段还没被完全没过,要加上点*酒一直到没过鱼段为止,老林告诉我,这叫“过头水”,做到这步,整个屋子已经酒香四溢,但老林说,想要咸糟鱼香气好,还有个步骤必不可少,每坛糟鱼里加上二两高度白酒,四五十度的最佳。随后把坛子密密封牢,放到阴凉的地方,我们能做的事情就全做完了,接下来就是时间给咸糟鱼带来的神奇变化了。老林说,咸糟鱼放三年不坏,最好吃的咸糟鱼一定要隔年。来年秋风起,放在角落的咸糟鱼被人想起。新开坛的咸糟鱼总是特别令人期待,老林打开盖子,醪糟的甜味、白酒的香味就将整个屋子瞬间充满,就连家里的小猫也被吸引过来,想要分一杯羹。咸糟鱼不需要过多的料理手法,只需清蒸,便是最好的一道菜。咸糟鱼在醪糟里经过漫长三个季节的浸润,洁白的鱼肉已经变得红润且泛光泽,时间没有让咸糟鱼失去鱼鲜味,反而让它平添了一份鲜甜。咸糟鱼这一味看似简单的菜肴,却是爵溪人生活中所必不可少的,它除了是家常餐桌上的常客,更是爵溪人红白事宴请中必需的一道上桌菜。象山人把菜都称之为“下饭”,那么咸糟鱼是真正坐实了这个名字,一块咸糟鱼,往往就能让吃客们多吃上一整碗的白米饭。吃过爵溪咸糟鱼的人大多难以忘记它醇厚的滋味,很难讲它究竟是什么味道,咸中带甜,甜中又带着酒香,对于象山人而言,或许这就是我们难以割舍的家乡味吧!
End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