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爱心救助 http://m.39.net/news/a_6169081.html中考命题作文审题立意方法指津例谈
内容摘要:有效破解中考命题作文的审题难关,明确命题人的命题意图,写出符合题意的高质量的考场作文。
关建词:审题选材立意写作主体题目词语选材指要立意指引
审题有广义和狭义之分,我们这里使用广义的概念,即在写作之前对题目所涉及到的有关写作的一些要件,比如“审题”“选材”“立意”等问题进行一些有效地研究,为正式写作奠定坚实的基础。下面笔者试图以一篇中考作文的写作为例,展开讲解。
真题呈现
(年呼和浩特市中考大作文)
题目:没有想到
要求:(1)根据题目,选定文体(诗歌除外);(2)书写工整,卷面整洁;(3)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4)不少于字;(5)不得抄袭。
审题指津
审题是指在正式写作之前对题目进行一番彻底的审视和仔细的研究,真正明确命题者的命题意图,弄明白作文题目要求我们写什么,怎么写。
一、明确写作主体
写作主体是指文章所写事件的主要人物,也就是说文章写的是关于谁的事情。
有些题目中明确地用人称来表示写作主体。
比如:“我们家的星期天”的写作主体是“我们家”(年呼和浩特市中考作文)、“让我握住你的手”的写作主体是“我和你”(年呼和浩特市中考作文)。
有些作文题目中的写作主体是命题者省略掉了的。
比如:“那声音在(我)耳边回响”的写作主体是省略掉的“我”(年呼和浩特市中考作文)、“(我)从那天开始”(年呼和浩特市中考作文),这就需要考生在审题时予以补出。
这个题目的写作主体显然是被省略掉的,补全了应该是“(我)没有想到”文中的“我”,不仅仅是“我自己”,而应该是以一个中学生的口吻和视角来呈现的第一人称。绝对不能置换身份,把“我”处理成自己就人为地缩小了文章的选材范围(不是自己做过的就不能写在文章里),如果把“我”处理为成人或者其它生物、静物,写不属于“我”的经历,就绝对跑题!因为这不符合中考作文的命题思想和命题要求。
比如笔者在评阅年这篇中考作文的时候就看到一篇《没有想到》,以百合花为主角展开故事,行驶非常新颖,内容写的不错,语言也很精到,可是十分遗憾,只能打入四类作文,因为这是典型的离题文章!
二、研究题目词语
研究题目词语就是对题目词语进行深度解读,以打破砂锅问到底的精神来探究词语内涵。因为命题者总是在想方设法设置审题障碍,增加审题难度,就必然要在字词上下功夫,因此,我们必须找到破解之法。通过笔者研究,发现和总结了两种切实可行的方法呈现给大家。
(一)如果题目中有内涵丰富的词语,要找到该词语的表面含义和深层内含,并且按照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原则把它们结合在一起在文章中加以体现。
例一:《那时花开》(吉林中考作文题目)在这个作文题目中,“花开”一词具有丰富内涵,“花开”的表面含义是指“花朵绽放呈现美丽”;“花开”的深层内涵是“正能量的展现和释放”。两者在文中都要加以展现。例二:《你是我的太阳》(年河南中考作文题目)
在这个作文题目中,“太阳”一词具有丰富内涵,“太阳”的表面含义是指“天空中太阳释放出的光和热”;“太阳”的深层内涵是“你所体现出的带给我的正能量”。两者在文中都要加以展现。
当然,关于“正能量的展现和释放”要详写,是虚写,关于“花朵绽放呈现美丽”要略写,是实写。实际上,这样一安排,就很好地实现了详略得当,虚实结合的艺术手法。
(二)如果题目中没有有丰富内涵的词语,要找到能够表示该词语意思的通俗浅显的同义短语来代替。通过对它的研究明确词语含义。
例一:心底的风景(年宁波市中考作文)
在这个作文题目中,“心底”没有丰富内涵。我们可以用更加通俗应懂的意思来替换,替换为“积淀在内心深处”,这就意味着文章所写的素材必须是对“我”有着重大价值和重要意义的,对“我”的成长、生活、人生、生命有重要影响的人和事。而并非随随便便写一件或几件没有多大意义的事情就可以说是“心底”。
例二:这里也有乐趣(年上海市中考作文)
在这个作文题目中,“这里”和“乐趣”都没有丰富内涵。我们可以用更加通俗应懂的意思来替换,替换为“在某一个具体地点方位(教室、操场、图书馆、超市等)、场景情境(钓鱼、演讲比赛、旅游、劳动等)、抽象概念(思想的天空、音乐的世界、善良的品行等)里”和“快乐及情趣”。这样一来,“这里”就几乎是无所不包的事物了,有效地拓宽了文章的选材范围,把生活与作文结合在一起,令人眼前一亮、思路顿开。“乐趣”就要求既写出能够带给“我”身心的愉快放松,又能够具有高雅的格调品味。而不仅仅是写一件或几件快乐搞笑诙谐的事情就可以。
综上所述,利用上述本题的审题过程可以用图示表示如下:
由于这个题目中没有有丰富内涵的词语,因此可以利用找“没有”和“想到”的同义词语或短语来替换。替换之后进行深入研究。
(我)没有想到
不在/不属于预料之中
实际与预想的相反(详略)情节跌宕起伏有波澜(叙述一波三折)
实际完全不合乎预想(详略)做好铺垫埋好伏笔(照应、写作手法)
对比的写法来突出所写人物事件表达出某种启迪和认识,这种认识
要上升到对生活、人生和生命的理解上来给“我”的深刻印象和重要意义
用文字表述为以下几个核心要点:
(一)“没有想到”的意思是“出乎意料,不在或超出或完全相反于预想的范围之内”。应该要写出“意料之外”来。许多同学都抱怨生活的无聊和枯燥,其实生活是丰富跌宕的,突然间就冒出一个“没想到”可能带给你一阵惊喜,也可能带给你打击和伤悲……但这就是生活,它会给你启示,助你成长。我们能够想到的事情不少,“没有想到”的事情也许并不多。
透过这一标题,我们便能感受到文章情节跌宕起伏的巧妙性。或许在你成功的时候,你没想到获得的竟然是他人的责备;当你失落的时候,你没想到自己原来是如此地幸福;当你沉浸在读书中的时候,你会发现时间流逝得如此之快;当你沉醉在诗词里的时候,你没想到它会带给自己如此的美丽……从后一种角度切入,能写出诗意盎然的好文章。
(二)应该写出“没想到”的“落差”。这隐含着如果要写好这篇文章,就要先做好铺垫埋好伏笔,行文要一波三折,跌宕有变化。再写“意料之外”。这个构思在这个题目里是具有普遍性的。
(三)正确理解并落实“没想到”。“没想到”在文中的地位应该是主干,而非枝叶,更不是可有可无的口头禅!比如有文章写“没有想到(我初三了)”,在行文中简直视“没有想到”为无物,全文写作重点落在了初三的奋斗上,既写不出出乎意料之义,也没有行文起伏,仅仅在文章开头提到“没有想到”三个字,这当然属于审题不当。
综上所述,我们已经彻底明确论文这个题目要求我们写什么、怎么写。接下来就是“找米下锅”,也就是解决选材的问题了。
选材指要
所谓选材就是对所写文章要运用的材料的选择,它包括选什么来写,选哪一个更好两个思维层面。
从中考作文所考查的“一个中心(我),四条半径(自己、他〈它〉人〈物〉、自然、社会)”来看,所选素材的范围是极其宽广的,几乎可以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根据自己对素材的把握和自己的兴趣爱好,选取那些你熟悉的人与事与物进行叙写。下面用图示来表示选材类型。
立意指引
立意是指确立文章的主题,即明确文章通过具体内容所表达的或传达的情感或态度,所反应的现实或矛盾。一般要学会从两个角度加以分析。即立意的方向和立意的方法。
一、在立意的方向上,所写文章只有能写出一定的丰富的高妙的“启示和感受”,的确能给人教益助人成长,情感真挚,积极健康,文章的结尾必须循序渐进地上升到生活、人生和生命的高度去议论抒情来升华情感深化主题,才有资格评上一等文!
二、在立意的方法上,如果采取反向立意可以取得更好的效果。比如“没有想到(我如此懦弱)”就可以通过写自己面对不正之风和邪恶势力的逃避胆怯和反省等负能量来凸显和弘扬见义勇为伸张正义的正能量。这样更具有震人心魄发人深省的力量。
高分呈现
没有想到
我的心中一直藏着一个令我不解的秘密,那就是我的妈妈没有文化,为什么还那么受人尊重?一直以来,妈妈总说自己没文化,所以总是催促我好好学习,妈妈说得多了,我也就真的以为妈妈没有文化。
今天是个大晴天,妈妈答应我去一小的体育馆看海洋生物展。一到那里,我们就兴高采烈地奔到了展台边,去看各种海洋动物,水族馆里的东西可真多啊!有透明的水母、有威武的鳄鱼、有色彩鲜艳的珊瑚,甚至还有凶猛的鲨鱼标本。我一边慢慢地走,一边痴痴地看,妈妈始终笑着陪我看,一边看一边还让我看一些说明,好让我了解一些海洋文化。
看了一圈后,我们来到了讲解员面前,讲解员正在讲海鳗的特点和生活习性,只见那条海鳗盘在一个红珊瑚上,正在吃食,样子十分可爱。讲解员讲完后,又带着参观人员向另一个海洋生物走去了,本来我们以为看过了,就算完了,可是妈妈却要让我跟着讲解员再走一圈,希望我能对这些海洋生物有更深刻的认识。正在我沉浸在讲解员的讲解中,不知什么时候,妈妈竟然买了一个贝壳纪念品,那有着淡淡的海的味道的贝壳,真是漂亮极了!我一边爱不释手地捧着贝壳,欣赏着,一边奇怪地想:我的妈妈怎么突然变得这么慷慨了?要知道,我的妈妈平时可是有名的小抠儿,从不给我买这些小玩意的。
接着,妈妈又给我讲解了刚才我有些没有听懂的知识,妈妈讲得很生动很透彻,比那个讲解员讲解的都要好,妈妈讲的时候,我突然发现我的妈妈其实是很有文化的,当然,她的这种“有文化”都是因为爱我才有的,为了能让我成为有文化的人,妈妈一直都在细心地听讲解员的讲解,为了我,她可能都已经听了很多遍了吧?
每个妈妈对孩子爱都是不一样的,我的妈妈的爱更是与众不同,因为爱,没有文化的妈妈都变得有文化了。
教师评语:文章审题精准到位,选材贴近日常生活,具有较强的感染力。表达的是内心中真实的一个情感的变化,真实的就是美的,纯真的!立意看似随意普通但是却巧妙地独辟蹊径,从独特的角度来表现母爱,让人眼前一亮。文章语言朴素流畅,自然流露中显示着作者不一般的叙事和描写的能力。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