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莜柒果壳
海尔特弗尔迈伊(GeeratJ.Vermeij)把手伸进莫雷阿岛礁石上的一个小洞里,他的直觉告诉自己,那里肯定住着一只海螺。
一阵剧痛袭来。他确实如愿捉到了海螺,但也惊动了它的室友——一条暴脾气的海鳗狠狠咬了他一口。
弗尔迈伊的手指为此被缝了好几针,而那只海螺(Polliaundosa)迄今还躺在他亲手收集的庞大的贝壳标本库里。
弗尔迈伊既看不见海螺,也看不见海鳗。他这辈子只看过一些模糊的形状,而且不到4岁就完全失明了。
同时,弗尔迈伊是美国人文与科学院(AAAS)院士,获得过麦克阿瑟天才奖。他在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担任地质学教授,去世界各地进行野外考察,研究贝类、植物、螃蟹、鱼类、海洋哺乳类……他已经出版了6本书,发表了近篇研究论文。
盲人科学家弗尔迈伊和他的贝壳|eps.ucdavis.edu
他是怎么做到的?
最后一道光
弗尔迈伊并非出身富裕,不过,他的家庭在“爱与支持”上极其富有。
年,弗尔迈伊出生在荷兰东北罗格宁根的一个农场。此时荷兰刚刚把德国军队赶走,从战乱和饥荒中得到一丝喘息。
然而,生活的苦难却没有给这个家庭喘息。弗尔迈伊的母亲在怀孕时不幸染上风疹,风疹病毒不仅损害孕妇健康,还会给胎儿带来严重影响。小弗尔迈伊刚刚降生就患有罕见的儿童青光眼,双目肿痛,视力极差。
弗尔迈伊和他的母亲|eps.ucdavis.edu
弗尔迈伊被焦急的父母带着四处求医看病,他的病情还是持续恶化,普通的治疗已经无法缓解病痛,眼部的病灶甚至开始影响大脑。在医生建议下,父母不得不狠下心替弗尔迈伊做出决定:放弃他仅有的一点视力,摘除眼球让他摆脱病痛。
年,不到4岁的弗尔迈伊躺在了手术台上,他看到一团模糊的黄光,而后,整个世界就陷入了无尽的黑暗……
一人上学,全家抄书
失去了视力后,父母和兄长全力帮助弗尔迈伊解决生活中的困难,但也不会对他刻意宠溺或过度束缚,而是把他当作一个正常的孩子来对待。弗尔迈伊很快就能通过“回声”辨别空间和方位,还时常跟着哥哥阿里去河边钓鱼。
家门口的困难解决了,但前路上还有无数困难在等着他。一个盲人要走入社会,必将面对无数外界的偏见和歧视。
第一道难关就是上学。
弗尔迈伊的父亲希望弗尔迈伊能去公立学校读书,而不是接受封闭的盲人教育。那时荷兰盲童只能去私立的残疾人学校。父亲找到一所还不错的私立小学,就把年仅4岁的弗尔迈伊送去上学。
弗尔迈伊有着比普通孩子更强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不仅学得快而且涉猎广,尤其对自然科学有浓厚兴趣。学校的盲文书籍根本不够他读。
为了帮弗尔迈伊读书,全家人甚至都学会了盲文,轮流用盲文为他“抄书”。写盲文不同于写字,需要用铁笔在硬纸上扎出一个个特定的点,再通过触摸来阅读。这样的“翻译”并不轻松,但每周弗尔迈伊从学校回来,餐桌上总有一本盲文新书在那里等他。
盲文书本需要用铁笔在硬纸上扎出一个个特定的点,“翻译”盲文书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HannahLabotka/Pinterest
但没过多久,这所学校就不再接收全盲的孩子。为了孩子的学习,弗尔迈伊的父亲毅然决定全家搬去盲童教育资源更加丰富的地方——美国。
新大陆
美国对于弗尔迈伊一家来说完全是陌生的世界。因为走得太急,他们甚至还没有学会英语。
当地盲人委员会给弗尔迈伊安排了家庭教师上门补习英语,教他使用盲人打字机,确保他能正常学习。做好准备工作后,盲人委员会才允许他去公立小学。
弗尔迈伊进入牛顿小学后,成绩非常优异,但牛顿小学进度太慢、科目实在太少了,他只好通过盲人委员会,借“预习”的名义提前阅读高年级教材来解闷。
四年级课堂上一个意外的插曲,让他萌生了当生物学家的想法。
他的老师科尔伯格,有一次带来了许多从佛罗里达西海岸收集的珊瑚和贝壳,摆放在弗尔迈伊身边的窗台上。
弗尔迈伊如获至宝,一遍又一遍抚摸着这些精致的贝壳。科尔伯格并不知道,自己的无心之举,即将改变一个盲童的人生轨迹。
弗尔迈伊从此越发对海洋生物,尤其是贝类着迷。
在家人的陪同下,他一边收集标本,一边阅读有关贝类和和海洋生物学的书籍。很快,他对各种贝类的名字和特征都烂熟于心,并开始写信向权威专家请教。
年,弗尔迈伊的母亲带着他和哥哥前往纽约,首次拜访了软体动物的专家,包括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的标本负责人亨利库曼斯(HenryCoomans)。
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展出的贝壳|amnh.org
库曼斯很高兴帮弗尔迈伊鉴定贝类,丝毫不在意他的玻璃假眼和荷兰味儿的英语,鼓励他继续学习生物,订阅软体动物杂志。“研究化石一定会很适合你”,库曼斯建议。
弗尔迈伊回家之后就开始订阅学术杂志,他的母亲总是耐心给他读《鹦鹉螺》上的每一篇学术论文。
为了更早打好科研基础,他在高中时又加入了由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发起的荣誉计划。每周六,父亲都带他去纽约的哥伦比亚大学听课,让他提前拿到了不少大学课程的学分。
普林斯顿:从挂科到碾压同学
弗尔迈伊凭借强烈的学习兴趣和超出常人的努力,稳居高三尖子班第一。
一天,盲人委员会负责人找到他聊理想(选专业)。他们觉得生物这样的学科本来就不赚钱,盲人学了更没钱途,那么委员会的投资就可能打水漂,于是劝弗尔迈伊像其他盲人孩子那样学点文学音乐之类的文科专业,以后更好就业。
弗尔迈伊犹豫了,他不想放弃理想,但直接拒绝可能会让他失去委员会的资助,而他的家庭条件供不起他读大学。于是他提出了一个折中的方案:报考几所文科的学校,同时也填报几所开设古生物专业的顶尖学校,比如普林斯顿和哈佛。委员会大概觉得他考不上,也就同意了。
而后,弗尔迈伊就收到了来自哈佛、普林斯顿等美国顶尖青常藤大学以及那几所文科学校的录取通知书。他几乎不用想就选择了普林斯顿,在他看来没有什么地方比普林斯顿更适合学生物了。
手捧全额奖学金,弗尔迈伊终于踏上自己梦寐以求的学术之路。
普林斯顿是美国高校的金字塔尖。作为这里多年来唯一的盲人大学生,弗尔迈伊感受到了学习的压力。他信心满满选了一堆高难度的课程,结果第一学期就挂科了。
好在普林斯顿非常重视本科教育,在这个地方,只要学生有求知欲和进取心,哪怕是最忙、最有名望的教授,都能耐心帮你。弗尔迈伊就幸运地得到了著名生态学家麦克阿瑟(RobertMacArthur)、古生物学家费希尔(AlfredG.Fischer)等教授的帮助。
著名生态学家RobertMacArthur|potash.emerson.edu
在专业团队指导下,弗尔迈伊很快就跟上了进度,然后再度碾压他的同班同学们。不仅提前学完理论课,就连非常依赖视觉的野外考察课,弗尔迈伊也不会落后。他总能用很短的时间在海滩上找到最有研究价值的贝类标本,仅凭双手的触摸就能准确地辨认出它们的科属种,完成了自己的作业还顺便帮助下其他同学。
靠手识别贝壳?拿手好戏
就在弗尔迈伊顺利完成本科学业,准备攻读研究生时,他又遇到了麻烦。几所欧洲的学校都以盲人不适合做科研为理由拒绝了他,美国的哥伦比亚和哈佛也都说自己没有供盲人做研究的教学设备。
他最想去的也唯一能选的就只剩下耶鲁大学了。弗尔迈伊觉得,或许只有面谈才能让学校了解自己的真实情况,于是和同学一起前往耶鲁参加面试。
怀着满心疑虑面试他的,是耶鲁大学生物系主任贝尔(EdgarBoell):
“你为什么想学生物?”——“我从小就喜欢海洋生物,大学阶段已经看过许多书籍,积累了不少课外考察经验。”
“那你成绩怎么样?”——“大部分时候都是年级第一。”
“学术刊物没有盲文版,你平时要怎么看论文?”——“我的母亲会帮我读论文,盲人委员会每月也会出资请其他同学帮我。”
贝尔问了半天,觉得可能没什么理由能直接拒绝弗尔迈伊,就琢磨着要不出个难题,让这孩子自己知难而退。
于是贝尔带他去了学校博物馆的地下室。下一秒,弗尔迈伊手里就多了一个海螺标本。
“你知道这是什么生物吗?”
对弗尔迈伊来说,摸贝壳约等于送分题。他的指尖感受到一根根与贝壳外唇平行的放射肋,壳口很大,螺旋部很低,表面光滑……
摸贝壳可是送分题,毕竟从小就开始训练了|eps.ucdavis.edu
“这是大竖琴螺(Harpamajor)”——“嗯……很对,那这个呢?”
贝尔增加难度,又递过来了一个小海螺。
平滑,光洁,有暗纹,壳口窄。“这是一种榧螺,我敢肯定这是字码榧螺(Olivasayana),它在佛罗里达很常见。”
贝尔愣住,他原本想劝退弗尔迈伊,结果自己下不来台了,不得不尴尬地承认自己一开始确实对弗尔迈伊存有偏见,但现在已经改变了想法。
于是,弗尔迈伊通过了面试,拿到了耶鲁大学硕博连读的全额奖学金,可以正儿八经搞科研了。
差点命丧太平洋
弗尔迈伊的导师哈特曼(WillardHartman)是一位研究海面及其化石的世界权威,他给弗尔迈伊布置的课题是研究不同地域和环境对海螺壳形态的影响,这意味着他将要长期去野外考察。
他招募了一位本科师弟当助手,从巴西东北部开始,经过里约热内卢到智利中部、秘鲁、西南厄瓜多尔、加拉帕戈斯群岛、巴拿马和库拉素岛海岸做实地考察。
这段旅程中,弗尔迈伊最向往的就是太平洋上加拉帕戈斯群岛,这里堪称研究生物进化的天堂。然而他万万没想到,这次登岛之行些却险些把他和师弟送上天堂。
达尔文于年来到加拉帕戈斯群岛,观察当地野生动物,为后来提出进化论奠定基础|natuaventura.